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水生态文明 / 正文

“手捧黄河水,我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在黄河岸边,手捧黄河水,我激动地流下了眼泪。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河啊!”8月17日,来自台湾地区基隆市的刘淑云拉着神木剪纸传承人高艳的手说,“我们同宗同源,血浓于水。就像你送我的这幅剪纸作品《家》一样。我们本就是一家人。”
      8月15日,参加陕台文化交流周活动的台湾地区基隆市基层社区代表一行26人到榆林参访。4天时间里,他们先后参访了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佳县赤牛坬村、神木市杨家城遗址以及陕北民歌博物馆等地,惊叹于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和黄土文化厚重的同时,也和榆林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在路上聊天时,我无意中说到自己腿疼,老是治不好。刘大姐立刻从她的旅行包里拿出台湾地区生产的膏药贴送给我。那一瞬间,我真的非常感动。”高艳说,“我们虽是第一次见面,但就像久别重逢的亲人,一点也不陌生。希望刘大姐有时间再来榆林看看,希望更多台湾家人能回祖国大陆看看。”
      震撼,太震撼了!”8月15日,走出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76岁的丘益隆心情久久不能平复,“黄河文化是中华历史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有着深厚的底蕴。黄河见证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
      丘益隆祖籍杭州,出生在台湾地区。近些年,他多次回祖国大陆,沿着黄河走过很多省份。他认为,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把黄河的历史文化渊源介绍得非常全面,让人很快就能了解黄河文明和历史。
       在博物馆参访时,馆里的民歌手唱起《黄河大合唱》。参访团成员闻之边拍手,边合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仿佛回到了那段峥嵘岁月。
      “我一定要让子孙记住那段历史。”丘益隆说。
       和丘益隆一起来的,还有他小时候的同班同学、长大后服务于同一社区的李守一。李守一祖籍江苏海门,出生在上海,3岁时跟随父母前往台湾地区。和丘益隆一样,李守一也对中华传统文化很痴迷。“我现在还在老年大学学习历史文化知识呢。”李守一说。
       在被誉为“中国文明的前夜”的石峁遗址,李守一看得仔细,听得认真,不时和解说员交流。
      “以前就听说过石峁遗址,今天近距离参观,感受大不一样。”李守一说,“很难想象,几千年前,我们的先祖是如何在毛乌素沙地边缘建起如此宏伟的一座石头城的,还制作了如此多精美的玉器,真是太伟大了。”
      几天的参访让李守一愈发坚定地认为,文化对一个民族的传承发展不可或缺。
       此次参访的一行人中,有一位台胞直言自己是来神木寻根问祖的。“我姓杨,杨家将的杨。”这位叫杨春生的台胞说。
       神木古称麟州,是唐宋时期重要的西北边关重镇。五代至北宋年间,杨家将在这里屯兵镇守。出于对杨家将忠勇爱国精神的敬仰,人们把麟州称为“杨家城”。
       “我的祖先杨公继业号称杨无敌,有7个儿子。我是五郎这一支。”杨春生说,“跟随文化交流团来到杨家城遗址和杨家将展馆让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先祖的故事,非常感谢。”
       1961年出生在台湾地区的杨春生,一直以杨家将后人为荣。30年前,他就曾回到祖国大陆寻根问祖。这次来到榆林,他的心情格外激动。
      “执干戈而卫社稷,闻鼓鼙而思将帅……杨业诚坚金石,气激风云。这是当年宋太宗赵光义对先祖杨继业的旌表,史书上有明确记载。”杨春生说话时,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榆林之行让来自台湾地区的基层社区代表收获很多。他们不但领略了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还亲身感受到祖国大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在赤牛坬村,了解到当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发展模式时,参访人员和村干部、村民一下子找到了许多共同话题。他们深入交流、热情互动,最后还合唱了《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
      歌声在黄土高坡上久久回荡……
      陕西日报:https://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408/19/content_879496.html